10月8日,在立法會會議「2025年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環節二,筆者提出以下意見:
1️⃣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
✅認同行政長官看法,北都面積約佔香港三分之一,不宜由單一法定機構統籌管理
✅樂見採納筆者的建議,成立行政長官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並提出為不同產業園區及目的度身設立適當的組織架構
✅由財政司司長領導的「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制定合適的融資及發展方案,包括筆者提出的政府以地作價入股、公私共同發債、優化資本要求以推動保險資金參與基建投資等,善用市場力量
✅由政務司司長任組長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與由財政司副司長任組長的「規劃及發展工作組」,在行政長官帶領下以專屬法例為手段,研究適度擴大洪水橋5公頃的教育用地面積,針對性加快創科及產業園區、教育城特定用地的土地平整工作、縮短規劃及建築審批時限、提速收地賠償等
✅善用北都的地理、空間及基建等優勢,建設大灣區低空經濟試點
2️⃣驅動「引進來、走出去」發揮「出海」平台作用
✅由商經局長督導的「內地企業出海專班」和專責推廣香港法律服務及協同其他專業服務支援內地企業出海需要的律政司副司長攜手緊密合作,形成合力,協助內地企業出海
✅國際調解院總部預計於 2026 年初或之前在香港正式開幕及於總部旁建設國際法律事務大樓,藉此契機向外說好相關利好政策,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尋求中央支持,設置「經港出海綠色通道」,簡化各項內地部委就內地企業經香港出海的審批手續,解說好以香港作為區域總部再「走出去」的好處
3️⃣國際金融中心
✅所有金融監管機構與港交所積極拓展自身使命,做到「監管」及「發展」並重
✅與內地部委研究,將符合特定條件(如規模、產業類別、集資用途等)的第二上市公司股票納入「港股通」的可行性,加大「認可交易所」的效益
✅因時制宜制訂雙向遷冊制度(既可遷入亦可遷出),為更多跨國企業遷入香港製造更有利條件
✅穩慎推進穩定幣可持續發展
✅盡快制訂數字資產交易及託管服務提供者的發牌制度,樂見政府採納我的建議,由證監會實現監管一體化
4️⃣綠色低碳生活環境
✅在因時制宜維持暫緩實施垃圾收費的同時,積極與持份者溝通,推動替代方案
5️⃣豐富置業階梯
✅樂見政府推出一系列造地建屋及鼓勵居民上進上流的措施
✅認同行政長官所言,現在還不是重啟公屋租置計劃的最佳時機,但局方承諾會作進一步研究
歡迎聽聽看:https://bau.com.hk/app/article/1425810040824537088/app/content_1425810040824537088.html?from=share&fbclid=IwY2xjawNUKDJleHRuA2FlbQIxMABicmlkETE4dVpPWGNKNG12R1YzUFBMAR4XPxRvcAY-RK8frj8cFQvDUCEcBSsFd3NDfrJwsg7mDAELvOsTTtilfGtuJw_aem_F5s8abcdEh-dVeyMsTsymQ
